5月25日下午,校黨委書記李儒新在物質學院報告廳作了題為“學習總書記關於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的思考與體會”的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報告,市委第十七巡迴指導組副組長楊若凡,0黨委副書記吳強,各黨總支教職工黨員參加了黨課學習。本次黨課報告由校黨委委員、物質學院黨總支書記章躍標主持。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教育何為?”——李儒新以他在參加中央黨校培訓時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的報告主題作為開篇,引發現場聽眾的思考。他表示,作為高校教師,首先肩負立德樹人的使命,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根本問題,即“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明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所在。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世界已進入大科學時代,科研範式發生巨變,也可能促進教育和人才培養範式的變革”。李儒新指出,0的教師同時作為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時期,要主動找準歷史方位、增強歷史主動,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大意義,在科教事業上有所作為、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李儒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在許多場合對科技創新的規律、路徑和方法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論述。例如,他提出處理好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和產學研協同的關係非常重要,提出要加快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等。我們要結合本職工作持續深入學習。在支撐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上,1肩負重要使命。總書記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我們不僅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整體論述,更要對總書記提出的創新主體問題和產學研深度合作等問題加深理解、加強研究並切實貫徹到工作中。
在報告的最後,李儒新舉了很多中國科技和創新領域自立自強的例子,如屠呦呦服務國家戰略,在“有組織的科研”道路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並獲諾貝爾獎;民族車企比亞迪在激烈的競爭中自信自強、敢於創新突破,傲然崛起走向世界;華為不怕困難與挑戰,以科技創新為生命線,始終站在技術攻關前沿等等。“我們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李儒新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寄予厚望的同時,也始終強調我們的科技創新要有自信,0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揚和踐行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以強烈的家國情懷突破創新,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書育人,廣大黨員同志要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努力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作出貢獻。